7月6日,由中國水泥協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材工業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水泥行業實現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現場交流大會”在烏魯木齊召開。山水集團副董事長宓敬田,總經理楊勇正,副總經理于玉川、趙利平應邀參會。
會議由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主持。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巡視員)呂桂新,新疆自治區經信委黨組副書記蘇國平及全國前50家大型水泥企業領導出席會議。來自30個省市自治區水泥(建材)協會領導,90家水泥企業領導列席會議。會議還邀請了新疆、內蒙古、寧夏、吉林、青海、江蘇、湖南、浙江省(自治區)經信委原材料處領導。參加會議的代表共計300余人。
會議以貫徹落實國辦34號文件精神,去產能補短板,推自理強自律為主題。與會人員圍繞供給側改革,建立去產能退出機制、全面推行錯峰生產以及大企業間產能互換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充分交流。會議達成諸多共識,對促進水泥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我國水泥行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巡視員)呂桂新,用數據指出近年來全國水泥行業市場狀況進行分析,并對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即認清當前水泥行業形勢;認真學習和領會國辦34號文件;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和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彭建新發表講話時分別強調,行業內各企業要嚴格貫徹落實國辦34號文件要求,加強區域聯合重組,反對不正當競爭,與行業有關部門、協會及行業同仁一起全力打好此次水泥行業“去產能”的攻堅戰。新疆建材行管辦主任、建材協會會長呂志堅做了新疆水泥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經驗介紹。新疆建材行管辦副主任、新疆水泥協會會長孫存穩做了《新疆水泥行業結構調整轉型資金籌措和使用辦法》情況介紹。
會上,山水集團副董事長宓敬田圍繞山東山西開展市場協調的背景、市場協調的做法、下一步市場協調的發展方向三個話題作主題發言。宓敬田指出,山東開展市場協調的背景為,一是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二是產能集中度相對較高。山東開展市場協調的六個關鍵環節,一、完善了協同架構,實現了協同有組織;二、控制熟料源頭,夯實協同的基礎;三、細分市場固化客戶,抓住協同的關鍵;四、繳納自律保證金,制定協同工作的抓手;五、加強市場督查,穩固協同的保障;六、延伸外聯觸角,保證省內協同的效果。下一步市場協調的做法具體為,一是注冊成立山東水泥企業家聯盟。既可以山東水泥企業發展搭建一個共謀發展的平臺,又可以讓市場協調工作有更加牢固的組織基礎。二是繼續完善合署辦公機構。山水、中聯兩企業選定場所實行聯合辦公,提供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及時解決聯盟企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建立聯盟企業間的長效溝通機制。三是逐步探索新的營銷模式。在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市場互換、資產置換等多種形式推進協同縱深發展。
山西水泥、熟料總產能嚴重過剩,產能集中度相對較低,目前在山西,冀東、華潤、金隅、中聯、山水5大集團的熟料產能占全省的44%。但是生產線相對分散,在區域內很難形成控制力。
3月25日,在山水集團的主導下,在太原市召開了晉陜旋窯企業聯盟會議,拉開了山西省水泥市場協調的大幕,3個月來成果顯然:一、成立了5個分會分頭推進協調工作,水泥和熟料價格回升明顯。二、建立例會制度。三、參與協調企業繳納保證金。四、成立督查大隊進行市場監察。五、組織企業停窯限產。六、細分固化客戶。七、爭取協會和政府相關部門支持,積極推動政策出臺。八、對于協調難點重點突破。九、密切聯動河北、河南市場。
宓敬田表示,在市場需求整體疲軟、產能嚴重過剩的大環境下,積極開展行業協調發展是讓企業走出困境實現利益目標的唯一出路,也是響應中央號召實現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目標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中國水泥協會組織召開此次會議對落實國辦34號文件制定行業去產能目標,建立產能退出機制以及全國范圍內推行錯峰生產,意義重大。通過此次會議,真誠地期望今后與各相鄰省市的行業領導和企業同仁們繼續加強市場協調聯動工作,實現更大范圍的互動,不斷落實國辦34號文件,為順利推進水泥行業調結構增效益,貢獻力量。
會議最后,喬龍德作總結講話。他強調,國辦34號文件出臺,表明國家重視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并為建材工業解決當前的矛盾和問題指明方向,給了水泥行業方向上的指引,政策上的方向,工作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勵。喬龍德要求,會后中國水泥協會和大企業共同,盡快研究逐條落實34號文件內容,形成行業建議,推動政府部門出臺實施細則,加快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真正實現水泥行業的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
當日下午,按照東北內蒙大區、西北西南大區、長江流域大區、華北地區、新疆區的劃分圍繞會議中心內容的落實和大區間的市場協調與行業自律等內容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