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東省經信委獲悉,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山東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和過剩產能三大領域有進有退,產業結構調優趨高。
新興產業領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山東省經信委主任錢煥濤介紹,目前我省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崛起,軌道交通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1位,智能制造裝備、海工裝備、高檔儀器設備等行業居全國第2位;功能陶瓷、高性能纖維、高分子材料、特種金屬等新材料行業優勢凸顯,一批新型海洋醫藥中間體等高附加值產品走向市場;物聯網、云計算、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等快速推廣。
2015年,山東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2.5%,較2013年提高2.3個百分點;高端裝備、現代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4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6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2.8%,較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傳統產業領域,加快向終端、高端延伸。紡織服裝、地方煉化、輪胎、有色金屬、農機、造紙、家電、家具、建筑陶瓷等傳統產業,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和消費終端延伸,涌現出了本色環保型造紙、智能節能型家電、定制高端服裝、健康個性化家具、綠色環保輪胎、新型高檔陶瓷、復式數字化農機等一批引領消費升級產品,中高端產品的比重明顯提高。
2015年,紡織服裝等上述9大傳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6萬億元、利稅2521.5億元、利潤1667.5億元,分別占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的20.2%、17.9%、19.4%,較2013年分別提高0.2、0.4、1.4個百分點,利稅、利潤增幅均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幅。
過剩產能領域,低效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水泥熟料、電解鋁、平板玻璃、地煉、輪胎等行業均提前或基本完成2017年的化解目標任務?!笆濉币詠恚綎|省1786戶企業按計劃或主動實施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戶數是國家下達任務的3倍。累計淘汰水泥8522.5萬噸、煉鐵1450.56萬噸、煉鋼574.3萬噸、火電441.6萬千瓦、煤炭610.2萬噸,分別是國家計劃的156%、119%、155%、425%和180%。
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積極化解過剩產能。2015年,山東省水泥熟料產量8178萬噸,比2013年減少718萬噸,提前完成了方案中提出的熟料產量控制在9000萬噸的目標;電解鋁產能934萬噸,基本完成2017年控制在900萬噸的目標;平板玻璃產量7346萬重量箱,比2013年下降11.29%,提前完成產量控制在8000萬重量箱的目標;地方煉化淘汰省內落后裝置40套、產能3330萬噸,提前超額完成2017年淘汰1200萬噸的目標;輪胎行業共淘汰斜交工程胎產能265萬套、普通斜交胎產能570萬套,子午化率由2013年的85%提高到2015年的91%。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