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姍姍來遲的羊年,尚未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意外的驚喜。中國水泥工業從去年起,就面臨著房地產市場下行,重點基建項目壓縮導致市場需求進一步明顯放緩,以及因生態文明環境改善,節能減排加快推進的同時造成生產成本增加的雙重壓力。節后,北方多個省份的錯峰生產即將結束,新一輪的生產周期即將到來,與馬年此時比較樂觀的情緒相比,這個春天充滿了困惑與變數。當前水泥工業發展與經營中究竟面臨哪些不利因素?如何才能有效對策?今年行業工作的重點在什么地方?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中國水泥協會信息和傳媒中心(中國水泥雜志社、數字水泥網)聯合報道組一行五人于3月9日獨家訪問了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
創新與進步,困境中前行的2014
“還是讓我們先從2014年談起吧,有很多值得總結與回味的地方”,喬會長依舊是開門見山。2014年,中國水泥行業在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的不利形勢下,堅持以貫徹國務院[2013]41號文件精神,有效化解產能過剩作為全行業工作重點,以兩個遏制和推進節能減排為抓手,努力降本增效,倡導行業自律,探索錯峰生產,克服了效益嚴重下滑的不利因素,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14年全國水泥年產量比上年增速為1.8%,是24年來增速最低的一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9792.11億元,比2013年增長0.92%;實現利潤總額780億元,同比增長1.8%,為歷史第二高位。
“困境中能取得如此成績,歸納一下可以發現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喬龍德會長平和地說道。
首先,遏制新增產能繼續有效推進。
全行業把貫徹落實國務院[2013]41號文件作為工作重點,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會同各地建材(水泥)協會先后召開了十余次大型的宣貫會與研討會,其中包括三場大型論壇----“西南地區水泥論壇”、“東北地區水泥論壇”、“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泥論壇”,各省級政府領導參與的有7次,發改委、工信部領導參加的有15個省,水泥企業參加的達到千余家。444家水泥企業聯名簽署了遏制新增產能承諾書,承諾不再新建生產線。從工作范圍到工作深度,在遏制新增產能方面都是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繼2013年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比2012年減少41條后,2014年又減少了17條,共計減少58條新增熟料生產線。對今后全行業遏制新增產能的工作得以繼續有效開展起到了堅定信心的作用。
第二,北方地區錯峰生產成為行業新的探索與實踐。
錯峰生產作為一項創新的、探索性的、大膽嘗試的工作,在新疆和東北地區首先推開與突破,得到了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和各地水泥協會、企業的支持與響應,同時帶動泛華北地區積極推進,從年初東北地區的開始實踐,到年底全國北方地區已有10個省市全面推進。錯峰生產對我國水泥工業減少能耗與排放,履行社會責任,推進社會文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有進步意義的作用。同時還促進了企業間的互信協作,為進一步擴大在北方地區推進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在一些相關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對社會、對企業都有現實意義。
第三,水泥企業“走出去”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進一步增強;企業間的相互參股邁出了新的步伐,為行業組織結構調整和改變產業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批骨干企業率先領悟到將先進的技術、裝備走出國門,提高國際化水平和國際市場份額是新的形勢下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的布局不能只在國內。海螺、華新等大型企業不僅已在國外投資建廠,而且還有新的探索和擴展。在“一帶一路”戰略的牽引下,在大企業的帶動下,要求“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
中國建材股份公司先后向7家上市公司參股,這種新舉措以資本為紐帶,打開了大企業之間相互持股的大門。這些創新舉措將意味著布局結構調整和為兼并重組擴展內涵提供了新的模式,它代表著中國水泥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一種方向。
“如果說前面講的都是創新,那么下面的就是進步?!眴虝L說。
第四,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研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伴隨著國家新標準的發布得到有力推進。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研發的進步有兩個標志,一是研發的關鍵技術已經全面開始啟動,同時提出到2015年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攻關突破要達到65%;二是制定了第二代新型干法技術裝備的研發達標標準和驗收標準,明確了研發的要求與達到的目的,就是世界領先水平而不是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對輔機、耐火材料的研發提出了標準,標志著研發工作的全面推進與實施。
與此同時,節能減排工作隨著執行新國標GB16780-2012《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明確了淘汰達不到國家水泥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定制要求,環保部發布的GB4915-2013《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明確了達不到國家水泥企業大氣污染排放值的生產線要淘汰。從而促進了水泥行業,特別是水泥企業的緊迫性、自覺性,加快了在脫硫脫銷、收塵等方面的技術改造的步伐。
第五,水泥企業在市場競爭及行業自律方面更加理智化。
這一點在2014年表現的尤為突出,企業的理智也使地方各級協會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很多企業意識到競爭應該從以往的價格無序競爭轉移到通過節能減排降低成本,通過合理布局優化資源配置的有序競爭,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孕于行業利益之中的正確理念進一步深入,從而使得企業降本增效的自覺性有了提升,存量資產的優化與效能進一步得到重視,穩定行業效益的共識得到增強。在國家經濟增速下滑的宏觀背景下,水泥行業取得780億元的利潤總額就是最好的佐證。
四大不利因素制約下的2015
“我國經濟發展經歷了長期的高速增長,開始步入增長緩速穩定的新常態。水泥行業也在從過往的以速度和增量為主導,轉向以創新提升、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提高品種質量和效益為發展主旋律的新階段。
2015年水泥行業仍然面臨著很多矛盾,既有做好工作的前提,又有挖掘潛能的可能,但是,形勢相當嚴峻。我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因素。”喬龍德會長繼續說道。
一是從經濟運行趨勢和市場需求角度來看,整個經濟運行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雖然政府將今年GDP的增長指標定在7.4%,卻是近年來最低的一年。水泥銷售的市場需求不會有大的增加,即使有增加最多預計也在2-3%左右徘徊。同時,一批違規或經地方核準的新增生產線的新增量仍會超過市場新增的需求量,給市場帶來沖擊,所以競爭將更加激烈。
二是從生產成本的構成角度看,行業維持較好的利潤總額,其中也得益于近兩年煤炭價格的持續下跌,從而為水泥制造成本降低創造了很好的機會,但是今年即使煤炭有降價也不會出現像前兩年那種頻率多、幅度大的現象了,因此,單純靠外因素部降低成本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企業靠內功挖掘潛力、降本增效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第三,從投資環節的角度看,由于新增產能尚未從根本上真正遏制住,加上水泥的利潤雖然不是很高,在很多行業不賺錢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出于利益的驅動,新增新建生產線還會出現,將對現有存量市場形成再度的沖擊。
最后,從價格波動的趨勢看,2014年水泥行業的價格與效益從一季度到四季度幾乎一直在下降,盡管中途有反彈,但到年底仍處于歷年來較低的水平線上,按照這個慣性趨勢走下去,由于冬季減產和放假等原因,今年一季度利潤總額總體還會比去年四季度降低,因此預計到今年二季度多數地區與企業尚不能從低谷中走出來,今年下半年受投資拉動或可值得期待,但目前看透明度不足。因此,2015年整個水泥行業的經濟效益提升與穩定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應對困局 任務艱巨
“要化解上述四大不利因素,應該從五個關鍵點加以解決?!眴虝L突然加重了語氣,目光堅定,胸有成竹。
第一,必須要扭住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結構調整,使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
要遏制產能新增、控制總量不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