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行業協同化解產能
發布時間2016-12-25 瀏覽次數: 8851 次
水泥行業是山東省“5+4”去產能的重點行業。與煤炭、鋼鐵行業不同的是,水泥行業去產能只有政策支持,幾乎沒有資金支持。
山東是水泥產能大省,水泥行業在長期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下,產能利用率平均只有50%,經營困難和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
“水泥行業具有特殊屬性,在現有政策下,淘汰落后產能可以先從‘去產量’方面入手,既能達到產品價格止跌的目的,又符合去產能的大方針。”省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對相關行業當前降本增效實現脫困發展等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措施,水泥行業位列其中。
自發設立獎補退出基金
去產能是衡量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是否成功的“試金石”,是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敗的關鍵。
國務院辦公廳34號文件指出,水泥行業去產能應采取推進聯合重組、推行錯峰生產等措施。
正是看到了水泥行業的發展前景,涅盤重生后的“新山水”(山水集團)與中聯集團牽頭成立了山東省旋窖水泥企業聯盟會,明確了山東水泥市場行業協調發展的新方向。
“當務之急就是大企業要統一思想,從全行業的角度看問題,做好區域市場建設和協調工作,不搞惡性競爭,帶頭穩定市場價格,為徹底化解過剩產能贏得充足時間。”山水集團宓敬田認為。
據介紹,中國水泥協會決定將山東水泥行業作為全國水泥行業開展結構調整創新的試點,建議由中聯水泥、山水水泥牽頭,聯合轄區內各水泥企業,按市場化原則自愿投資組建“山東省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搭建全省水泥產能整合平臺。
“按企業所占市場規模出資,比如山水集團和中聯水泥占山東65%的市場份額,兩家在山東投資公司的出資比例就是65%。成立投資公司的目的在于通過收取專項基金,專門用于獎補主動退出的產能,建立行業退出機制,達到主動去產能的根本目的。”宓敬田告訴記者,投資公司的作用還包括市場統一運作、調度錯峰生產、集中采購、技術分享以及市場區域更進一步協同。
這種“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主體,聯合成立投資管理公司,設立專項資金,在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監管下,為退出企業進行獎貼,從而實現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去產能新模式,或將在全國范圍內被推廣。
行業協同化解產能
行業內部協同合作,是去產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體現在水泥行業。”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介紹說,水泥不宜長距離運輸,銷售半徑為200公里,企業可以通過產能互換、互相參股等方式實現區域的聯合重組。最終達到優化產能布局和生產要素配置,主動壓減過剩產能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水集團已和金隅冀東、天瑞等業內“大腕”達成相關協議,在全國多地互換產能。
今年5月,山水集團聯合海螺集團、中聯水泥、金隅冀東、天瑞,簽訂環渤海戰略協定,定期討論行業凈化、消除惡性競爭、協同去產能等問題。10月,舉辦“泛華北、東北地區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工作會議”。會議促成國家工信部、環保部聯合下發通知,將協同去產能覆蓋到所有江北地區和江南大部分地區。
以行業自律的形式化解產能過剩,國內目前只有水泥行業,而通過行業自律上升到國家層面,除了水泥行業沒有其他行業能做到。
“行業協同發展是唯一出路。”宓敬田告訴記者,水泥行業通過協同,實現錯峰生產,以“去產量”的方式解決產品需求不足、價格過低等問題。山水集團全年累計停產135天。還可以通過行業協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采用抱團的方式和跨國公司聯合開發第三方市場,緩解國內產能過剩壓力。
創新增加產能利用率
水泥行業去產能不能只注重“去”,還要重視“增”,增加有效產能利用率。
“增加產能利用率可以通過創新來實現,包括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的創新。”孔祥忠說,水泥企業要在管理方面實現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必須在生產線設計的精細化等方面狠抓落實,“工廠化+信息化,水泥行業才能贏在互聯網時代和去產能的雙重節點上”。
據宓敬田介紹,山水集團在管理模式上,打破了舊的集權管理,采用現代化分層管理模式,按照貼近資源和市場的原則劃分企業運營區。在經營措施上,以“抓兩頭,控中間;月度對標,嚴格獎懲”作為工作重點。抓原燃材料的采購和產品的市場銷售,控制生產過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集團各項生產經營指標已接近或超過歷史最好水平,在行業內恢復到領先水平,產能利用率明顯提高。
在技術創新層面,山東中聯水泥每年投入近億元資金用于科研新開發和技術裝備革新,生產符合不同要求的標號水泥。同時,向油井水泥、白水泥等高端需求發起沖刺,將城市垃圾作為生產原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資源能耗。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