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多部門聯合行動 督查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
發布時間2017-02-13 瀏覽次數: 8717 次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經報國務院同意,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專項督查方案》,多部門從今天(12)起至2月22日,組織開展對水泥、玻璃行業專項督查,對落后產能進行清理整頓。
本次督查由部級領導帶隊分為8個督查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督查重點包括,一是《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出臺的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相關政策落實情況。二是使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產能關停退出情況。三是利用法律手段倒逼水泥玻璃行業落后產能退出情況。四是水泥玻璃行業環保政策標準執行情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本次督查的一個亮點,是多部門從各自職責出發,聯合對淘汰水泥、玻璃行業的落后產能形成合力,“這次有一個亮點,就是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牽頭,為什么環保部和質檢總局牽頭,因為涉及到督查有個重點是淘汰落后產能的裝備和技術是不是符合國家規定,還包括安監總局從安全生產的角度、工信部和環保部是從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角度,質檢總局從技術裝備是否落后的角度,綜合發力促進產業結構得到比較順利的調整。”
為什么在正月十五之后立即啟動對玻璃、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聯合督查?常紀文認為,除去水泥、玻璃生產的污染之外,與去年我國一些地方房地產市場過熱有關,“特別是去年很多地方房地產的紅火對于水泥和玻璃的需求比較大,如果繼續生產傳統的水泥和玻璃,必然存在結構性過剩的問題。所以現在調結構轉方式,防止浪費能源、資源,污染環境的現象,促進高端產品的生產。”
督查期間,公眾通過環境保護部“12369”平臺對水泥玻璃行業落后產能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舉報;通過質檢總局“12365”平臺對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水泥、玻璃產品和無生產許可證生產、銷售水泥產品的行為進行舉報。常紀文表示:“督查是代表國務院,各部委結合各自的職責組成工作組聯合下去督查。對照督查的重點,發現問題一條條來,解決問題,并且要求地方制定整改的措施。”
此次督查中,水泥玻璃行業環保政策標準執行情況是重點內容之一。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介紹,今年環保部將采取多項措施,確保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目前,我們正在全面實行工業企業達標排放計劃。讓所有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具有基本上大致上公認的技術水平條件,你能夠承擔這個環保成本才可以生產,否則就必須淘汰。”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有關情況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初見成效。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也在進一步深化,“從工作上來說,鋼鐵、煤炭去產能有序推進,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的去產能也在自覺推進,大家主動減量、優化存量、引導增量。”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