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水泥等行業過剩產能進一步化解
發布時間2018-12-26 瀏覽次數: 9254 次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約6.5%,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約4%,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4%,電信業務總量增長69%,互聯網行業收入增長40%。
一、制造強國建設再上新臺階。(1)“中國制造2025”順利實施,配套政策措施陸續推出,縱向聯動、橫向協同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啟動創建,涌現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2)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新批復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指導培育48家省級創新中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工業強基工程實施取得新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進一步緩解,高檔數控系統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高端裝備創新成果豐碩,“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C919大型客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成功首飛,黨中央、國務院賀電慰問。上海、浙江、湖北、遼寧、陜西等省份細化落實“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積極謀劃新項目、推進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取得突出成效。(3)新材料產業“折子工程”扎實推進,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和測試評價平臺加快建設,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啟動。石墨烯、農機裝備、增材制造、新型顯示等重點行業政策體系日益完善。(4)“中國制造2025”國際對接合作不斷深化,中俄聯合研制寬體客機CR929項目順利啟動,與美歐日等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交流合作廣泛開展,金磚國家工業領域合作達成多項共識。(5)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新成效,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發布實施,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進一步開放,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優化,“民參軍”層級由一般配套產品向總體和分系統提升,高技術武器裝備研制再創佳績,首艘國產航母順利下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
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1)信息網絡建設扎實推進,光網城市全面建成,3個新增骨干直聯點全部投入運行,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提前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目標。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全面完成3.2萬個行政村通光纖任務部署,前兩批試點完工率達95%。甘肅、江西、河南等管局積極協調配套政策,強化項目質量監督和落實,提前高質量完成試點項目,光纖通達后用戶普及加速,有效帶動了邊遠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2)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加大,全國50M以上寬帶用戶比例超過60%,4G用戶平均下載速率較去年同期提高30%,互聯網骨干網間互聯帶寬擴容目標超額完成,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全面取消,手機流量資費、中小企業專線資費大幅下降。(3)5G技術研發完成第二階段試驗,中頻段頻率規劃率先發布,網絡架構等技術成為國際標準。4G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效應凸顯,TD-LTE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4)市場監管力度加大,治理垃圾短信、清理規范互聯網網絡接入服務、打擊“黑廣播”“偽基站”成效顯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在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中發揮重要作用。基礎電信領域混改試點實現重大突破。(5)防范打擊通訊信息詐騙成效顯著,全面建成全國詐騙電話防范系統,群眾財產損失數同比下降超過27%。(6)全面落實網絡安全法,出色完成黨的十九大、“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廈門金磚會晤等重大活動網絡信息和無線電安全保障任務,以及網絡反恐維穩、應急通信保障、黨政專用通信保障等重點工作。
三、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縱深推進。(1)推動出臺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框架1.0發布推行,培育出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2)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進,完成202個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項目立項,突破一批急需關鍵技術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培育了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江蘇、山東、浙江、湖南等省份加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發展生態建設成效明顯。(3)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扎實開展,兩化融合國際標準成功立項,企業“上云”行動成效顯現,一批新型工業APP實現商業化應用。(4)大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持續提升,制造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接近70%。北京、河南、安徽、廣東等省市健全“雙創”推進體系,加強產用對接,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日漸豐富。(5)融合技術協同創新活躍,支持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IPv6研發應用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高端芯片、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產業基礎持續增強,云計算骨干企業業務收入翻倍增長,大數據產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能力進一步提升。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成效明顯。(1)鋼鐵去產能超額完成全年5000萬噸目標任務,1.4億噸“地條鋼”全面出清,行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扎實開展,職工安置工作平穩有序。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成效明顯,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產能進一步化解。河北、江蘇、山東等省份和有關中央企業在去產能方面成績突出,合計粗鋼壓減量約占全國的75%。(2)制造業振興取得積極進展,“放管服”改革累積效應持續顯現,減稅降費新措施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700億元,質量品牌、綠色發展、農村網絡設施等領域補短板成效明顯。廣東、四川、廣西等省份出臺降成本實施細則,嚴格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實現省定政府性基金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3)“三品”戰略實施加速消費品工業升級步伐,累計5000余種產品實現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工業通信業標準的技術水平、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4)綠色制造工程實施225個重點項目,首批433項綠色制造示范正式發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對全國5689家工業企業開展專項節能監察,重點行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江經濟帶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升。(5)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扎實推進,研究支持雄安新區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穩步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質量進一步提升。脫貧攻堅力度持續加大,定點扶貧、網絡扶貧、產業扶貧取得新成效。
五、工業經濟呈現穩中向好勢頭。(1)消費驅動力持續增強,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出臺實施,新型智能硬件、虛擬現實等產品層出不窮,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引領全球潮流,信息消費規模達到4.5萬億元,占最終消費支出比重達到10%。(2)先進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發布實施,產融合作促進金融機構發放貸款超過2萬億元。(3)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技改投資占全部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4.6%。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創新支持方式,加大引導力度,拉動投資、促進升級效果顯著。(4)增長新動能加快集聚,新認定7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47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24家部重點實驗室,節能環保、工業機器人、無人機、冰雪裝備、郵輪游艇、智慧健康養老等領域培育了一批新的消費增長點,全球首創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制度發布,全年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超過70萬輛,保有量超過170萬輛,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5)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頒布,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稅收扶持政策得到落實,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成效顯現,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創建蓬勃開展,中小微企業在支撐增長、帶動就業、促進轉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的成績是過去五年砥礪奮進的集中體現。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充分發揮大部門制的融合優勢、政策優勢和技術優勢,推動工業和信息化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五年,我們順勢而為,科學謀劃,推動出臺了一批重大政策,“中國制造2025”重磅出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領域頂層設計日趨完善,政策舉措不斷豐富,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揚帆起航。這五年,我們銳意進取,突出重點,推動了一批重大工作,狠抓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政策落實有效遏制工業下行勢頭,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切實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技術改造、兼并重組、質量品牌、綠色轉型、示范基地促進產業鏈整體升級,網絡提速降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網絡環境治理護航數字經濟大發展,脫貧攻堅力度持續加大,軍民融合加快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轉變。這五年,我們與時俱進,深處發力,實施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智能制造引領兩化融合深度發展,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通系統創新鏈關鍵環節,工業強基工程填補一批“四基”國內空白,擴大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三品”專項行動促進消費品提檔升級,“雙創”興起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融合作探索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新路徑,“寬帶中國”戰略推動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升。這五年,我們奮發作為,攻堅克難,解決了一批深層次難題,去產能攻堅戰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放管服”改革提前完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目標,電信、軍工、航天、鹽業體制改革破冰前行,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政策破解創新成果應用痛點,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縮小“數字鴻溝”,三網融合實現全國范圍推廣,我國正式跨入電話用戶全實名時代,行業發展的體制和法治環境大幅優化。這五年,我們集中力量,精心組織,辦成了一批大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啟動,自主研發大型飛機實現“零”的突破,新支線客機投入航線運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現全球領先,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開創新局面,大國重器實現群體性突破,移動通信在2G跟隨、3G突破基礎上實現4G趕超、5G引領、跨越發展。經過不懈努力,工業通信業總體規模、綜合實力、保障能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增長動力呈現轉折性變化,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網絡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產業創新已步入從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一批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第一方陣,成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支撐、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國之重器,奠定了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堅實基礎。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五年來的成績,最根本的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于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部署。五年來的探索,深化了我們對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只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正確處理好穩與進、供與需、新與舊、內與外、市場與政府的關系,讓改革紅利和市場活力充分釋放,才能夠把工業和信息化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五年來的實踐,證明了實干才有為、有為才有位,只要廣大干部職工勇于進取、勇于變革、攻堅克難、奮發作為,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戰勝任何艱難險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前景就一定越來越美好!
來源:工信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