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18年度“南京玻纖院杯”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表彰大會在哈爾濱隆重舉行。沂水公司ASH過熱器高溫段改造榮獲技藝工法類二等獎,余熱發電主任李德廣參加頒獎典禮。
本次技術革新獎共設置168獎項,其中技術改造類:一等獎2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24項;技術開發類:一等獎17項、二等獎35項、三等獎53項;技藝工法類: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5項。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沂水公司余熱發電發電量在同類型企業中一直不高,甚至遠遠低于同類型設備。為解決這一困擾企業發展的難題,經過公司技術人員的多方研究論證,發現ASH過熱器問題是制約發電量的根本原因。余熱發電原ASH過熱器管束設計為繞翅片管束,由于設計時考慮不周全,存在很大缺陷。
首先,過熱器管束排列緊密間隙小,運行一段時間后高溫段易出現積灰堵塞現象,影響通風效果,從而降低了過熱器的換熱效率。根據現行運行工況判斷(過熱度在334℃左右),過熱器出口蒸汽溫度呈逐漸下降趨勢。由于過熱度達不到高負荷運行需求,進而影響總體發電量。雖后期安裝了爆燃沖擊波設備,但只能解決局部管束積灰問題,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其次,由于入過熱器溫度高,溫度波動大,很容易造成支撐梁變型,焊口開焊,使固定在支撐梁上的管束受力不均,影響設備的運行安全。
為了徹底解決以上問題,余熱發電在2016年11月份提報了該項目的技改立項報告。經公司領導、運營區領導、集團有關領導審定后,于2017年6月-7月錯峰生產期間進行了施工改造。
經過15天的改造,對過熱器管束進行重新更換、布局,縱向增加四排(由原12排改為16排),翅片高度由18mm改為15mm,翅片節距由8mm改為15mm,管子規格材質不變(φ38x4.5,12Cr1MoVG),通過增加四排換熱管束來保證因繞翅片節距增加而減少的換熱面積。同時對過熱器支撐梁進行吊掛式改造,使支撐梁受熱均勻不變形,以保證過熱器的運行安全。
改造后,效果顯著,大大提高了換熱效率,過熱度穩定在414℃以上,發電負荷比原先提升約800kW?h/h,可年增加效益約246萬元(按年運行7個月,電費單價0.61元/kWh計算)。
本次改造具有很好的創新意識,雖然有一定的技改難度,但是成效顯著,具有較好的推廣和示范意義。沂水公司會再接再厲,在前行的道路上繼續推行大眾創新意識,為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