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泛華北、東北地區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工作會議在濟南隆重召開。會議以“珍惜錯峰成果 維護行業利益”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精神,總結以往泛華北、東北地區水泥企業錯峰生產經驗,為今冬明春錯峰生產工作的實施及市場協調工作進行部署與安排,推動水泥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促進行業效益不斷提升。
會議由中國水泥協會主辦,山東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河北省建筑工業協會、河南省建筑工業協會、山西省建筑工業協會、北京市水泥行業協會、天津水泥工業協會、遼寧省水泥協會、吉林省水泥協會、黑龍江水泥協會、內蒙古自治區水泥協會等十省(市、自治區)行業協會協辦。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出席會議的還有山東省經信委原材料處副處長魏斌、遼寧省工信委原材料處處長孟憲紅、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和吉林省水泥協會會長徐德復、河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會長王愛貞、內蒙古自治區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臧人立、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成,以及來自于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十省(市、自治區)的水泥(建材)協會的領導和各大區域水泥企業經營管理者和《中國水泥》雜志、《中國建材》雜志、數字水泥網行業媒體代表,共計130多人。會議由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齊欣主持。山水集團副董事長宓敬田,總經理楊勇正,副總經理趙利平、馮存偉等領導出席會議。
會上,呂桂新在總結分析當前水泥行業形勢后指出,當前水泥行業總體上看是有好轉,但難以樂觀。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秩序不健全等諸多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仍需要不斷改善。國辦發〔2016〕34號文件關鍵在于落實,在化解產能過剩這個關鍵點、難點問題上,要下真功夫。通過嚴禁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聯合重組、依據市場需求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等方式真正促進行業效益的好轉。
呂桂新強調,做好水泥錯峰生產工作,是貫徹落實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的具體體現,是促進水泥行業調結構、穩增長、增效益的一項重要和有效措施。沒有錯峰生產,水泥產能很難短期內減少,水泥行業效益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快速回升。呂桂新要求與會人員進一步總結錯峰生產經驗,不斷加強行業與企業自律,通過政府、協會、企業齊抓共管,促進行業、企業效益增長,不斷為水泥行業提質增效和健康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孔祥忠圍繞錯峰生產、行業效益、結構調整三個話題發表講話。孔祥忠指出,錯峰生產是市場經濟出現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通過行業自律來維護行業公平競爭的市場公約行為,是主動應對和化解產能過剩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減少和降低季節性大氣排放總量的重要措施;是通過供給側調整來平衡供給側關系,降低經營成本的重要途徑。行業效益是眾多企業效益的集中表現,沒有眾多企業效益的提升就沒有行業效益的提升。限產停窯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經濟效益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當前結構調整關鍵要解決的難點,一是去產能,二是提高區域市場集中度。必須充分認清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和關鍵,統一全行業的意識,用創新思維去大膽探索,用實踐行動來推進行業結構調整,這是時代賦予中國水泥人的歷史責任。未來的水泥行業將呈現大企業資產重組帶來的產業集中度的提高與省級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整合帶來的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孔祥忠表示,今年是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第一年,水泥行業面臨的困難重重,但是仍舊看到了未來的曙光和希望。創新和改革是我國行業結構調整的動力,未來水泥企業將變得更加成熟和智慧。有了好的國家政策、有了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有了眾多企業領導的決心、有了行業協會平臺作用的發揮,相信中國水泥行業的結構調整之路一定能夠完成。
會議經驗交流環節,與會協會、大型企業就在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以往開展錯峰生產取得的經驗及下一步錯峰生產和市場協調公司具體思路、想法進行發言。
集團副董事長宓敬田在發言中表示,錯峰生產是壓縮過剩產能的重要舉措、是水泥企業應擔當的社會責任、是做好市場協調的基礎與控制熟料供需平衡的有效手段。
宓敬田指出,近年來,我國水泥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受經濟增速回落、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水泥行業產能出現了嚴重過剩。水泥企業開展錯峰生產是響應黨中央號召實現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目標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企業理應堅決貫徹和落實。通過季節性錯峰生產,有利于調節熟料過剩產能、緩解水泥行業惡性低價競爭、減少資源的過度開采、降低資源的浪費和能源的消耗。實施錯峰生產,這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體現了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是企業為國家、行業利益擔當的具體體現。實施錯峰生產,需要堅持水泥行業協會的統籌協調作用。各級行業協會熟悉行業情況,架起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是行業的代言人與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推動者在統籌協調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針對山水集團落實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的想法和做法,宓敬田表示,產能嚴重過剩,在依靠市場調節的同時,大企業要有勇于擔當,為國家、行業利益考慮的心態與魄力。大集團要“主動”轉變觀念,主動去產能,主動與政府聯手。組建區域集團是供給側改革的新舉措。所做的具體工作表現為,自3月份起,從環渤海、東北、江南和西部區域,幾大水泥集團,實施了行業市場協調工作。8月份,海螺、中聯、金隅冀東、天瑞和山水五大集團簽訂了環渤海戰略協定。在山東,推動實施了6、7月份和9月份兩階段共40天的水泥夏季錯峰生產并成立了“2+7”山東省旋窯水泥企業聯盟理事會。當前山水集團和中聯水泥集團正在積極申報山東區域水泥集團的組建工作。在東北區域,山水集團參與了組建內蒙區域集團、遼寧區域水泥集團工作。在山西、新疆,發揮大企業主導作用積極推動所在區域的停窯限產工作。
關于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建議,宓敬田表示,一是市場整合化解過剩產能需要政策大力支持;二是嚴格落實、壓減過剩產能;三是設立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專項基金及行業自律保證金;四是嚴格執法監督、加大違規處罰。
最后,宓敬田表示,積極開展錯峰生產、推進市場整合、有效化解水泥產能過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信,在中央政府“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政策的大力引導下、在行業協會的積極推動和統籌協調下、在大企業集團的主動引領下、在更多企業的密切配合下,行業錯峰生產、化解水泥過剩產能的步伐會愈走愈快、愈走愈穩,水泥企業也能以更好的效益回饋社會。
下午,與會代表繼續進行了分組討論,針對各省級區域開展錯峰生產的時間安排和區域市場協調進行了部署。
本次泛華北、東北地區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工作會議是繼4月18日“2016 泛環渤海水泥峰會”后,山水集團在山東區域承辦的又一次大型水泥會議。會議的成功承辦,是各級行業領導、同仁對新山水領導班子生產經營成績的充分肯定和認可。新常態下,山水集團將繼續發揮大企業的引領作用,從國家政策、行業發展和企業戰略的高度出發,主動擔當,與行業同仁攜手,做好區域市場的建設和協調工作,為水泥行業早日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