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上午9時,國家總理李克強做了任內第二份述職報告,對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做出詳細部署。水泥地理將報告中與水泥相關信息進行摘錄,并進行簡評。
關注點1——經濟增長目標: 2015年GDP增長7%左右
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以這樣的速度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就會更加雄厚。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隨著服務業比重上升、小微企業增多和經濟體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我國發展面臨“三期疊加”矛盾,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推動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
水泥地理簡評:GDP增長率為7%左右,低于去年。正如報告中指出的“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因此GDP目標這是在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確立的,雖然低于去年增長率,但依然保持了較大增長空間。增長率目標,既要考慮提供充分就業,也要顧及十八大確定的經濟翻番目標,由于前幾年基數較高,未來幾年只要維持6.7%的年增長率,即可實現2020年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
關注點2——宏觀政策方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重點支持薄弱環節。以微觀活力支撐宏觀穩定,以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大,以結構調整促進總量平衡,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增加17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增加1000億元。處理好債務管理與穩增長的關系,創新和完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適當發行專項債券。保障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防范和化解風險隱患。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盤活存量資金,提高使用效率。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加快資金周轉,優化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水泥地理點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較積極。貨幣去存款化傾向明顯,這意味著盡管廣義貨幣增速不高,但市場中流動性未必緊張。大量現金會流入股市和理財市場,這會降低M2增速。基于價格目標和通縮壓力,資本市場預計貨幣政策還會寬松,一方面外匯占款減少為降準提供了空間;另外如果實際利率仍然偏高,不排除再次降息可能。
關注點3——簡政放權,企業改革: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地方政府對應當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力,要徹底放、不截留,對上級下放的審批事項,要接得住、管得好。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臺,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范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加快電力、油氣等體制改革。多渠道解決企業辦社會負擔和歷史遺留問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健全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要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切實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
水泥地理點評: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再度將國企改革提上日程,按照《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混合所有制成為此輪國企改革主線之一。2014年12月30日,海螺水泥發布公告,擬通過改革持股方式,將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海螺集團51%股權轉換為直接持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的股份;2015年2月中國建筑材料集團的混改試點方案亦已獲批。水泥行業兩大國際均已有動作,國企化改革已成為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主要方向之一。
關注點4——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增長重要力量
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776億元,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國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的57個項目要加快建設,今年再開工27個項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棚改、鐵路、水利等投資多箭齊發,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使巨大的內需得到更多釋放。
水泥地理點評:報告中并未提及房地產調控,但2014年開始房地產的萎靡已預示著其高峰期過去,也由此使水泥需求進入平臺期。且由于私人投資和政府投資增速都下降,因而基礎設施投資是維持投資增速的重要保障,2014年基建投資增速下滑并不大,2015年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對水泥需求影響仍需視房地產是否趨穩、基建投資能否彌補房地產投資。
關注點5——新型城鎮化:建設力度加大
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范圍。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增加100萬戶,統籌推進農房抗震改造。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水泥地理點評:2014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4.77%,《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指出,到2020年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水平達到60%。城鎮化是建設中的另一大動力所在,但目前我國城鎮化建設中融資渠道比較狹窄,地方債高企,建設需突破資金缺口。
關注點6——經濟帶建設:與區域開放開發結合
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帶”戰略組合。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一批綜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態、民生等重大項目,落實好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網絡等建設,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支持力度,完善差別化的區域發展政策。
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構筑綜合立體大通道,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引導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加強中西部重點開發區建設,深化泛珠等區域合作。
水泥地理點評:一帶一路結合區域發展,這讓這一政策有了落腳點。專家認為,一帶一路實行起來并不容易,國際社會仍有懷疑態度,而國內地方政府對此比較熱衷,在政府報告中,將經濟帶建設結合地方區域發展,更加務實。
關注點7:——環保:目標細化 力推進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
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
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我國節能環保市場潛力巨大,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水泥地理點評:環境治理是攻堅戰,此次政府報告中提高了二氧化硫的減排標準,并更加細化目標,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等排放要降低,這將繼續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報告中強調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而水泥大企業集團利用水泥窯處理垃圾技術已較為完善,后續推進仍需借助“政策補貼”東風。
信息來源:水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