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桂新:讓錯峰成果最大化是水泥行業的重要課題
發布時間2017-05-04 瀏覽次數: 8803 次
4月1日,2016~2017年錯峰生產在東北三省正式結束,這也意味著本輪冬季統一錯峰告一段落。錯峰生產已經走過了整整3個年頭。
3年來,錯峰區域持續擴大,時間持續加長,執行和監督力度也進一步加大。3年前,在去產能舉步維艱的時刻,“錯峰”另辟蹊徑,有力地控制了水泥和熟料產量增加速度,緩解了行業持續下行壓力。
如今,面對錯峰取得的豐碩成果,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完善?還有哪些配套政策亟待出臺?帶著這些問題,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作為水泥錯峰生產的推動者之一,聊起這一話題,呂桂新感悟頗深。
“錯峰”是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記者:您如何看待這3年來實行錯峰生產的意義和作用?
呂桂新:總體來看,實行錯峰3年來的意義與作用非常大。
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明確提出2017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水泥等行業的去產能工作,錯峰生產就是一項有效的、市場化的去產能辦法。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明確指出,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34號文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在供給側截長補短,壓減過剩產能,有序推進聯合重組。但是如何去產能,就需要有好的點子和辦法,錯峰就是當前最好的抓手。通過錯峰讓企業更抱團,有力地推進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完成市場整合。同時,在錯峰過程中,企業得到了社會、行業和政府的認可,無形中增強企業尤其是大企業集團的社會責任感。
錯峰雖不能從根源上削減水泥產能過剩,但可以在特定區域和特定時段內有效減少產量,從而改善供求關系,緩解產能過剩矛盾。從水泥價格變化看,2016年12月份,水泥出廠價較年初上漲46.5元,漲幅20%,升至302.7元,重回300元以上區間,年末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3.18。
錯峰有力促進了節能減排。僅從2015年冬至2016年春錯峰生產情況來看,北方集中采暖地區采暖期內壓減水泥、熟料產量約1.5億噸,減少燃煤消耗1695萬噸,減少粉塵排放約2.8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9.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億噸。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霧霾產生嚴重程度,促進了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
錯峰提高了行業經濟運行質量。2016年水泥行業經濟效益好轉,全年完成主管業務收入8764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517.25億元,同比增長56%,扭轉了近兩年連續負增長局面。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了42%,虧損戶減少了19.5%。實踐證明,在當前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形勢下,錯峰生產不僅有利于緩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且有利于促進水泥行業脫困增效和發展質量改善。
政府的“有形之手”要運用得當
記者:行業內有人認為錯峰是一個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如果是這樣,那為何還要大力倡導實行?
呂桂新:對水泥產能過剩問題,錯峰生產的確能夠起到緩解的作用。當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多數企業都不能維持正常經營,去產能很難!就像一個人得了一場大病,身體極度虛弱,不能用猛藥也不能做大手術,應該先用補藥調理好身體,等到恢復到一定的健康肌體,然后再對癥下藥做手術,方能一舉祛除病根。通過錯峰生產,讓整個水泥行業從拼血本的價格戰枷鎖中掙脫出來,讓價格回到合理區間,整個行業有一定盈利,再從長計議,去除落后產能、嚴禁新增產能,促進公平競爭,保持行業健康發展。所以說,錯峰生產盡管是一個階段性的措施,但也是讓行業調理“身體”、恢復體能再治病根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錯峰生產是一項階段性的政策,但也是一項持續較長的階段性政策。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高峰過后,水泥產業將會經歷“高峰、平穩、下降”這樣一個過程,當前水泥產能35億多噸,再過十年八年,中國水泥產量應不是這個數字,會逐步下降到合理區間,產能過剩的矛盾還會在較長時期存在。隨著行業轉型升級的進程加快,水泥市場會在合理區間內保持相對穩定,去產能真正取得圓滿勝利的時候,抑或就不再需要錯峰了。
記者:3年來,在錯峰推行的過程中,是否也遇到了很大阻力?
呂桂新:阻力當然是存在的。回過頭來看,3年來的錯峰之路并不平坦,從一個創意誕生到領導關注重視、政府部門組織調研、出臺文件明確試點,再到擴大范圍全面試行,整體上由低到高,層層推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這與政府的支持、行業協會、區域企業和新聞媒體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
3年前,錯峰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成果都是估算出來的,誰也沒有辦法保證能夠取得預期成效,甚至還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和質疑。但事實證明錯峰是正確的,不僅在壓減水泥產能過剩、節能減排、大氣治理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還積累了一些經驗,帶動了其他重工業行業去研究、學習和借鑒。
錯峰試行初期,行業內確有一些雜音。有人認為錯峰生產一刀切,不分落后和先進的產能,不利于鼓勵先進、淘汰落后。有人認為,應該充分利用市場競爭,發揮市場作用,讓一批落后企業先死掉,錯峰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這些企業的消亡速度。
但是,在國內市場機制不健全的環境下,產能過剩導致市場充斥非理性競爭,單純用市場競爭的辦法不一定能夠做到優勝劣汰,有可能會造成“優不勝劣不汰”、“劣幣驅良幣”現象。當一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會演化成惡性的價格競爭,導致整個行業的效益大幅度下降,企業大面積虧損,產品沒有銷路,職工沒有就業和生活保障,這種競爭沒有必要也不可取,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這只有形之手來調節,通過相關的產業政策對水泥行業市場進行調控,如今看來這種做法是對的。隨著錯峰的不斷深入,持反對觀點的人士從開始的懷疑不支持,轉變為現在的支持合作,很多企業從消極抵觸轉變到自覺自律,這也是錯峰的另一個意義。
“錯峰之后”要著重完善配套政策
記者:您說過要持續加強全行業對水泥錯峰生產的認識,那么,您能否總結3年來,水泥錯峰生產在哪些方面要進一步提高共識?
呂桂新:在今年初淘汰落后的專項督查中發現,錯峰生產總體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部分地區還存在錯峰不認真、認識不清楚、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因此,需要全行業繼續提高對錯峰生產的認識和形成共識。
錯峰生產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重要手段。當前水泥產能過剩矛盾還遠遠沒有解決好,2016年水泥產能利用率僅在68%左右。從2017年形勢看,雖然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市場也出現回升,但水泥需求難有大的增長。按照國務院第158次常務會議要求,年初由國家五部門組織開展的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專項督查,也將錯峰生產列為一項重點檢查內容。所以,全行業一定要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高度來進一步認識錯峰生產的重要意義。
錯峰生產是促進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鑒于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取得的良好效果,目前,實行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已經被列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務,京津冀魯豫晉“2+26”城市重污染企業在采暖季都要借鑒水泥錯峰生產經驗,實施生產調控,并且已經擴展到了鋼鐵、電解鋁、化工、鑄造、磚瓦、耐火材料等行業。
錯峰生產有利于水泥行業的提質增效。實行錯峰生產后冬季供暖,水泥統一停窯,施工旺季正常生產,不僅可以避免水泥窯因水泥熟料滯銷而開開停停,還有利于保持水泥質量的穩定,降低企業的資金占用和生產成本費用,改善企業經營狀況。
錯峰生產有利于提高全行業自律意識。通過這幾年的錯峰生產不僅在經濟效益上為企業帶來了實惠,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水泥行業企業家的自律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都大大增強了,過去那種單純靠過度競爭、打價格戰的觀念已經被漸漸摒棄,規范市場競爭,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記者:三年來,錯峰生產無論在深度與廣度上都在不斷擴大,同時也暴露了不少問題,比如少數地方個別企業錯峰政策執行不到位,配套政策跟不上等,那么接下來應如何繼續深化錯峰生產,擴大積極成果?
呂桂新:下一步在繼續提高全行業對錯峰生產認識的同時,也應認真全面地總結3年錯峰生產產生的價值和凝結的經驗。去冬今春的錯峰生產已全面結束,各地都在總結錯峰成果和經驗,行業協會主動聯合工業主管部門也召開了階段性總結會議,并就錯峰生產在“十三五”期間的推進和完善工作展開討論,比如如何進一步擴大錯峰生產的區域范圍,如何解決錯峰生產的相關配套措施等。
在實際工作當中,還是要進一步更充分地發揮好政府、協會、企業和媒體的合力作用。
首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錯峰生產開始以來,中國水泥協會積極協調地方水泥協會,共同開展了大量的具體工作,每年都召開多次會議進行協調。下一步將繼續發揮好協會組織的協調作用,制定必要的行規行約,強化行業自律,建立跨區域的業內協調機制,做好錯峰區之間、錯峰與非錯峰區之間的協作協同。
其次,大企業集團要繼續起好帶頭的作用。近年來,水泥行業產業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中建材中材兩大央企成功實現合并,金隅和冀東、拉法基和華新水泥,昆鋼嘉華和華潤也分別完成戰略重組。吉林省也啟動了壓減水泥重組壓減過剩產能試點。河南內蒙,遼寧等省區開始組建水泥集團,大型企業對引領行業錯峰生產、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企業是錯峰生產的主體,大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尤為重要。要利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發揮好市場的主導作用,帶動本地區廣大中小企業認真開展錯峰生產,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同時,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要主動作為。經過三年的實踐,各省級行業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制。在錯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些地方,主動性還不夠。下一步,各地工信部門和環保部門要結合34號文的貫徹落實和淘汰落后產能專項督察后續整改,加大檢查力度,監督企業認真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強化對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情況檢查,重點針對,專項督查中發現的一些地區和企業錯峰生產存在的問題,加大對這些企業的環保、能耗、安全方面的監督,督促其整改落實。
再者,加強行業認知和共識,監督錯峰生產的規范實施,推動錯峰生產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開展,推動其他重化工業進一步借鑒水泥錯峰經驗,結合本行業具體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錯峰生產。錯峰離不開新聞媒體的傳播與監督,也希望行業媒體能夠充分發揮輿論監督正能量,建立有效的傳播平臺,為促進行業去產能、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中國建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