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礦業九大行業《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將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實行。規范涉及到礦區規劃布局、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管理、數字化礦山、企業管理、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對綠色礦山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地面環境美化和礦區布局的層面,綠色礦山不僅是綠化礦山。
我提三個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擁有礦山資源是企業生存之本。對于水泥生產企業來說,最大的資產不是窯、磨生產裝備和設施,而是對礦山資源的占有,水泥企業玩得就是礦山資源。企業沒有自己的礦山資源,地面設施就是一堆廢鐵;礦山服務年限很短,規模再大的企業離關閉也就不遠了;收購一個沒有礦山資源的水泥企業,不是傻瓜投資就是利益輸送。因此,水泥企業的綠色礦山建設首先要看儲量和品質,掌握和利用更多的礦山資源是企業的生存之本。
二、追求石灰石資源的“黃金價值”。石灰石是不可再生資源,從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在確保水泥生產服務年限的前提下,根據礦石品位和儲量,加工骨料和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讓一噸石灰石的原始價值,經產業鏈的多品種延伸后創造出一噸黃金礦的價值,這不是不可能,而是必須追求的目標。礦石有型,綠色無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三、礦山建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2010年9月,國務院批準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水泥生產大量消耗石灰石資源,按照噸熟料+水泥要消耗石灰石量1.5噸計算,年產14億噸熟料消耗21億噸石灰石,礦山的開采量要達到23.3億噸。在礦山建設過程中,樹立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才是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生物多樣性保護涵蓋了《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規范》所涉及的所有內容。因此,我認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綠色礦山建設的根本目標,是可量化、可進行國際同行交流的評價指標。世界水泥可持續倡議組織(CSI)、歐洲水泥協會(CEMBUREAU)、歐洲集料協會(UEPG)不同國際組織制訂了統一的生物多樣性指標,中國水泥協會也要開發《水泥礦山生物多樣性評價指南》,引導我國水泥企業的國際化。
來源:數字水泥網